王建锋校友工作照
王建锋,男,汉族,1991年1月生,河南安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我院2009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3年毕业后加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现任牧原集团供应链金融产品主管。
学院曾老师、梁老师联系我的时候,说想推荐我为优秀校友,其实内心一开始有点抗拒,在牧原,中南财大的学子在企业的法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融资证券部等都担任着重要工作,相对而言,他们更优秀。但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将自己多年想对母校说的话表达出来,也对师弟师妹分享一些工作几年后的感悟,也倒是愿意假装一下“优秀”。
一、感恩母校,铭记于心
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将近10年,我仍然记得入学那天,一个人拎着行李,来到武汉这个令人茫然又有点害怕的城市,乘坐538路公交车来到学校,办理完入学手续后,突然很好奇为啥两眼冒金星,然后才明白,原来人连着3顿不吃饭,是可以导致头晕目眩的。不是忙得忘记了吃饭,是确实是手头上的3000块钱,刨去住宿费、学杂费以及一些其他的必要费用之后,还需要再顶1个月,再加上头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都是在火车站,人生地不熟,办理完入学手续、助学贷款后,已经是中午两点了,这时候距离上顿饭超过了24小时,也难怪会两眼冒金星。
大学的前两年,每天晚上需要记录下当天的支出记录,以便严格控制日均生活费支出不超过10元,这样才能腾出来时间慢慢想办法改善生活品质。大学军训期间发的一双胶鞋,被我用来在学校里面跑了四年步,到最后竟然完好无损,想想看,质量真是好。
我的家庭情况在入学第一天晚上的时候,就被学院的老师们注意到了,因此,在军训期间就拿到了2000元的困难家庭补助金,然后又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后续的生活费算是基本有了着落。后来陆续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社会各个群体对学生的资助,暑假、寒假做了几份假期工,逐步攒了一些收入,从大三算是进入小康阶段,勉强跟得上大家的生活步伐。
没有国家、学校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也是靠着学院、老师、同学的帮助,我才算上了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大学。也正是在大学的四年,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明白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父母经常跟别人夸他们儿子很自强,基本不花家里钱,但我一直跟别人说,没有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这份感恩,铭记于心。也是后来,一有机会,就想出一份力,帮助后来的学弟学妹,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享受大学生活的原因。
二、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中南财大的毕业生,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珠三角、长三角的金融机构、国企、上市公司,这些选择当然没有错,也证明了我们学校的实力,但作为一名在养猪产业链领域工作了将近10年的校友,从我每天做的供应链金融的点点滴滴出发,我愿意向各位校友诚挚的说一句,现代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中国的现代化,少不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畜牧业的现代化,畜牧业的现代化,会带动种植业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整个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基础是规模化,一个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的过程,从零散走向分工。就猪肉产业链来看,从粮食种植、饲料加工、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四大产业主体,饲料加工率先完成了规模化,生猪饲养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top10的比例逐年增加,占比已经达到行业的20%以上,预计还会逐年增加,正在完成规模化。屠宰加工处于规模化的初始阶段,而粮食种植则正在缓慢、艰难的进行着规模化,距目标还有很远。
这些领域,从业者大多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传统劳动者,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着辛苦的劳作,他们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中西部偏远的地方,名牌大学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些领域,也看不上这些领域,但360行,行行出状元,当你深入去了解这些领域,把这些领域做钻做精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传统领域,也会充满科技感,会颠覆我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
以我们公司养猪为例,我接待过非常多的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领导,每次来我们这参观之后,看到三防猪舍、看到巡检机器人、看到智能供料机器人……谁能想到,一个传统的行业,竟会以这样高精尖的方式,进行高效的生产,全部都颠覆了他们对养猪的认知。
我想分享的是,高端人才的去处,不仅仅有高楼大厦,还有乡土乡情,还有农村农业农民。不仅有智能科技,还有智能养猪、智能屠宰、智能种植;这些领域,更需要当代大学生去参与,去重塑,去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时代,也会给予大家相应的回报。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里,农村不是大学生逃离的地方,她应该是一种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有城市的魅力,但乡村也有乡村的风景。这可能也是“乡村振兴”的意义吧。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高三的时候,听说过一句话,那句话激励着我不断地做出选择:我们辛辛苦苦走出农村,不是为了逃离她,而是有朝一日,能够建设她。
所以,作为一名养猪人,作为一名牧原人,我诚挚地与各位校友分享一句,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以上,与各位校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