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系Seminar2019年第13期(总第94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9-05-20浏览次数:474

  由bat365官网登录经济贸易系和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联合举办的经济贸易系Seminar2019年第13期于2019年5月10日下午在文泉北40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报告会上,来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啟仁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悖论与解释”的主题演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易会文老师和bat365官网登录经济贸易毛海涛博士,以及各系博士生、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毛海涛博士主持。
  刘啟仁教授指出我国现如今一直强调低能减排,而企业减排正是当前经济攻坚战的重要议题,刘啟仁教授首先利用企业层面分类的能源消耗数据换算碳排放量,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上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为更进一步验证这一实证结果刘啟仁教授将内陆运输费用、贸易方式和要素禀赋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试图解释该悖论,并且刘啟仁教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低内陆运输费用、加工贸易和劳动要素丰裕扭曲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效应”,一方面,劳动要素相对丰裕使得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面临相对更小的竞争;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企业内陆运输费用更低,而加工贸易相对其他贸易方式承但更低的分销成本,两者均降低了相应的出口门槛,导致低“碳排放效率”企业选择出口。同时,刘啟仁教授采用“结构估计法”纳入出口对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计量结果发现:①出口企业“碳排放效率悖论”显著存在;②该现象在内外资和不同污染程度企业中均存在,“污染天堂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该悖论;③出口低效率仅集中在低内陆运输费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资本密集行业不但不存在“碳排放效率悖论”,而且企业无论采用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均具有显著更高的“碳排放效率”。
  最后刘啟仁教授总结说明,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碳排放机制,为中国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提供政策参考。刘啟仁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在最后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