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晚上7点,由bat365官网登录经济贸易系举办的2019年春季第1次经济贸易系文献分享会,在文泉北楼506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文献分享者是李敬子老师,分享主题为“International Trade Puzzles: A Solution Linking Production and Preferences”,这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作者是Justin Caron, Thibault Fally, James R. Markusen。bat365官网登录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诸多老师、博士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首先,李敬子老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逻辑思路:文章不同于以往的供给视角研究贸易,而是将非位似偏好引入模型,从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均衡视角来分析的贸易缺失之谜。研究发现,假定相对不变收入弹性CRIE下,当考虑贸易成本和非位似偏好时,各国或地区也会偏向需求本地产品,如劳动密集型国家也需求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出口的要素比不考虑非位似偏好及贸易成本等情况下要降低6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缺失的贸易之谜。然后,李敬子老师介绍了该文的理论模型以及两种简化的贸易模型:Skill-driven model和Theta-driven model。随后,文章通过讲解了需求收人弹性的两步估算法,并采用2004年GTAP数据库估算了各个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同时也估算了两种简化情形下各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接着,从相关性和计量回归角度分析了熟练劳动要素密集度与需求收入弹性、人均收入水平与贸易开放度、部门收入弹性与可贸易性等,发现与HOV模型预测的相比,富国间的贸易量较高,而富国和穷国间的贸易量较低;富国部门的可贸易性更高;部门的需求收入弹性与熟练要素密集度正显著相关,部门收入弹性与可贸易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文章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
在报告的过程中,毛海涛老师等多位老师对GTAP数据、理论模型的设置、弹性的估算方法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们和论文报告者获益良多。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文献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