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学科(专业)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作为代表未来贸易方式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电子商务的影响很快触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市场交易、企业经营到政府职能、文化教育、法律制度,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社会,并将把人类真正带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世纪初,我国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满足经济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作为全国首批正式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于2002年开始招生。时至今日已向社会输送16届共计1800多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以及近200位硕士研究生,为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是在原商品养护检验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78年原商业部与财政部协商,在我校前身湖北财经学院和黑龙江商学院两所高校开设商品养护检验专业,该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生,随着国家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撤消。商品养护检验专业作为经济、管理、技术相互渗透的应用型学科,在其成长发展的20年时间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从事专业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商品检验、养护、储运、物流行业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商品养护检验专业为我校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也为我校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培植了一批骨干师资力量。
1997年,我校以原贸易经济系所属商品检验养护、物理化学、商品学三个教研室为基础,合并组建了现代商业技术教研室,同年,在原商品养护检验专业有关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2000年春,现代商业技术教研室更名为电子商务教研室。
1997年,我校在全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电子商务》。1998年,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贸易经济等专业将《电子商务》纳入本科全程培养方案,并陆续在这些专业开设《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分析》《EDI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等专业课程。
2000年,学校在产业经济学专业设立电子商务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改为企业管理专业中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2007年在工商管理学科下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硕士点。
2000年,我校受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委托,拟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及有关核心课程的考试大纲。2000~2006年间,我校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本科试点班,此间共培养合格本科(自学考试)毕业生生2300多人,教学效果受到省自考委和教育考试院的充分肯定。
2000年和2001年我校两次向教育部提出“增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报告,并于2001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电子商务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招生规模为120人。
二、电子商务学科(专业)发展概况
(一)学科内涵
电子商务是一个由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组成的新兴学科。依托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得电子商务在短短的20年间,迅速成长为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现代管理体系为依托,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现代商务发展新模式。
在高等教育领域,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加强理、工、经、管、法等学科交叉、渗透与结合已成为共识。2001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特别强调“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实验试点,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多学科交叉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领域,成为学科创新的重要方向和标志,同时也丰富了电子商务等新兴学科的内涵。
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对教育部正式批准的275所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电子商务学科做出了明确的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复合型学科。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能从事网络环境中企业、事业和社会的商贸购销、商务管理或商务技术支持等现代化商务实践、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
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学科的交叉融合性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创新性,以及就业市场的广阔多样性和不同高校各自的优势学科背景,2008年,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提出了“应该采取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培养需要”的学科建设思路,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电子商务经管类和电子商务工程类两个基本方向。它们各自在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体系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有所侧重。于是形成了两个差异化的专业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经管类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在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目标的基础上侧重掌握现代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商务活动的知识与技能,较好掌握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商务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较好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商业、贸易和营销管理等的实践或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工程类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在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目标的基础上侧重掌握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好地掌握现代经济与管理的知识与方法,能熟练运用电子网络和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等的实践或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
因此,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存在着经济管理类和工程技术类两个方向。尽管如此,理、工、经、管、法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电子商务学科内涵并未发生变化,而是在不同学科领域分别得到强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二)学科发展历程
为适应市场需求,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基础上增设电子商务专业,专业代码“110209W”,并批准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为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和规模化,2001年6月初,教育部高教司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了“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教育部高教司准备下发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介绍”。经过来自近40所申报开设电子商务高校代表的热烈讨论,就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要求、学制与学位、特色核心课程等问题达成基本共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使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能力,从事现代商务管理、电子商务开发、应用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会议明确该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考虑到申报高校的不同学科背景,该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或经济学学位。我校曾庆伟、陈志浩作为申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议召开后不久,教育部即批准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8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开设电子商务本(专)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100多所。
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将电子商务作为管理学学科中的一个独立的专业类别,即电子商务类(1208),成为与工商管理类(1202)并列的一类专业。同时,文件还规定该专业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此后,各高校均以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专业(120801)进行招生。
三、我校电子商务学科建设与探索实践
(一)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本科专业的建设
我校在电商专业建设上始终秉持依托学校经、法、管三大主干学科的优势,突出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立足华中,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数字思维、信息化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懂经济、擅管理、知法律、通技术,能在现代服务业、新兴战略产业、及传统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根据这一理念,电子商务专业从成立之日起一直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采取了以下主要举措: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提升立德树人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度。在专业建设中,始终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按照立德树人的目标设计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教师结合我国电商发展的实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以专业交叉融合为导向,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在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等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改革实践中,打破学科与专业壁垒,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模块化课程,增设多专业共选课程;完善教学组织机构,按课程群建立课程项目组;改革实践教学,共享实践教学资源,不同专业学生混编实习团队等。
(3)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驱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与食享会、宁美国度等多家武汉地区龙头电商企业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导师、校园孵化器、创业项目培育等渠道,实现按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邀请海内外专家、企业高管近百人次来校授课或参加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通过实施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产学研协同办学探索;鼓励教师参加活水计划等企业合作研究项目,要求教学团队每年集体调研至少10家电商企业。
(4)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专业主干课程大多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并通过邀请海外专家来校讲学、设立国际交换生项目、开设线上国际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经营管理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涉及的知识,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相关学科竞赛或校园创业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借助于“智慧教室”“微助教”等信息化手段,开展SP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探索;开发独立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项目,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或实验项目;以O2O方式打造“中南电商云学堂”“电商同学会”等学生自组织学习交流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和交互式学习,并指派青年教师承担具体指导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已形成了与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充分融合我校经、法、管学科优势资源,能满足电子商务领域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2.电子商务硕士学位点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电子商务领域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面临互联网转型,并将成为电子商务持续繁荣的主要推动力,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价值创新的电子商务高端人才。这类人才需具有参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规划,或独立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及专题应用研究,或主持电子商务经营项目开发、运营和管理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一些“985”“211”高校纷纷调整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思路,在工商管理、管理科学等一级学科下设立电子商务研究方向或增设硕士学位点,培养硕、博士层次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此类短缺人才的需求。
在研究生层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在国内高校中属于先行者之一。2000年,我校就在产业经济硕士学位点增设电子商务方向,当年即招收研究生;2006年,根据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我校将电子商务方向调整到企业管理学位点中;2009年,随着社会对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我校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增设电子商务硕士学位点,并扩大了招生规模。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团队发展的历史沿革
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专门化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力量。作为以经、法、管学科为主的人文社科大学,我校从上世纪50年代初便设立了工业技术教研室、农业技术教研室和商品学教研室,为相关专业开设相关技术类课程,为培养懂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7年,贸易经济系在商品养护检验专业所属商品学教研室、商品检验养护教研室和理化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现代商业技术教研室(2000年更名为电子商务教研室),面向贸易经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以及全校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商业技术》《电子商务》《外贸EDI》《计算机在商务中的应用》等课程。同年9月,学校将原商品检验养护和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实验室合并组建电子商务实验室,与商品学实验室一并承担现代商业技术教研室的实验教学任务。
尽管这支教学团队是在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之前,承担着相关专业的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
2002年9月,随着首届电子商务本科生进校,电子商务教研室也正式承担起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此同时,教研室也一直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团队自身的建设:
(1)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实行“青年初任教师导师制”,在教师年度考核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先后有20多人次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书育人奖。
(2)多渠道引进与培养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政策吸引,已先后引进3位海归博士,目前教研室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87%的教师曾赴海外高校访学半年以上,有3位教师获聘校文澜青年学者。同时,充分利用我校与境外合作高校的渠道,聘请了多位境外教授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
(3)通过跨专业课程项目组,优化教学组织结构。按课程群建立跨专业课程项目组;遴选校外专家与教师组成联合导师组,参与校内教学和企业实习指导。目前《新媒体营销》《商务分析》等课程均按课程组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家授课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常规教学形式。
(三)教学与科研
1.专业教学
1997年,我校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电子商务》专题讲座。1998年春,改为《电子商务》公选课程,受到研究生的欢迎,当时选课的学生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总数的98%。1999年春,《电子商务》被列为MBA的选修课,但实际上成为深受各届学员欢迎的“必修课程”。
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成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
2002年,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后,电子商务教研室不仅承担起该专业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而且担负着全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公选课程的教学任务。期间,在专业教研室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课程相继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2006年,MBA学院成立了以电子商务教研室教师组成的电子商务课程项目组,并在MBA学位中设立了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作为新专业,许多课程从内容到体系都是全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不断探索适合电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先后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等多门课程中采用课程项目小组的协作学习模式,并成为电商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电商教研室探索实施了SPS实验教学模式,即以模拟训练(Simulation training)、项目研究(Project study)和学习讨论(Seminar)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并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成为经济管理各学科、专业与课程实验教学的通用模式之一。
2017年以来,本专业先后建成1门电商教指委核心线上课程《电子商务那些事》,和1门教育部首批线上国际课程《Electronic Commerce》,在线学习人数累计突破5万;与之配套的教材也陆续出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新开设《数据科学导论》《新零售虚拟仿真实验》等独立实验课程。
2.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多年来,专业教研室一直在努力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先后承担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课题8项,校级教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用’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中两个子课题之一,获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研室成员先后参编了《电子商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0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2007年第三版,2014年第四版,2017年第五版)。编写了《网络营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2020年第三版)、《网络营销 战略选择与运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等。其中陈志浩、刘新燕主编的《网络营销》教材深受国内高校欢迎,目前已出版第3版。高尚副教授主编的英文版教材“Modern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IT Project Management”于2014年12月由美国IGI Global出版。
2016年,在我校承担的教育部本科教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中,刘新燕、彭红完成了“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专业交叉融合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其成果受到教育部的认可,目前已开展第二阶段的研究。
2007年以来,电商教研室成员应邀先后赴广东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省内外高校交流电子商务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经验。并先后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进行电商专业建设的专题调研,对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商专业教师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专业调研[2013年6月]
3.学术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无论是在学术理论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许多是带有探索性的。因此,电商教研室成员始终坚持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问题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的内容也由初期的发展策略、应用模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适应度等对策性研究,转向结合电子商务的实践开展学术性研究。
2008年3月,以电商教研室教师为主要力量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成立。秉承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融通与教研互动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宗旨,中心自成立之日起,便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应用实际,围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两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进展。例如,针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产品(服务)由免费向收费转型的现实,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应对顾客流失风险与顾客资源调整的困难,中心开展了“网络平台如何有效实现免费向收费产品的转型:双边顾客资产的动态管理视角”“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商家自律行为的策略研究”“网络平台的双边客户管理”“搜索广告联盟广告商的关键词策略研究:基于信息处理模式的双系统理论”“直播营销中社会动员策略及影响机制研究:群体行为为动力的双路径视角”等课题研究,其中有12项获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另有“制造商双渠道体系协同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网络商盟的领导者行为对成员创造内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等17项课题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资助,共获纵向科研经费70余万元。
除科研课题的研究外,电商研究中心成员还结合自己的学术特长,围绕各自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开展了从专业理论到实际应用的研究,出版《WTO与计算机营销》《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信息管理集成论》《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搜索广告平台动态运作机制研究》《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商家自律行为的策略研究: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等学术专著8部。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Business to Business Marke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营销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南开管理评论》《财贸经济》《中大管理研究》等三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有20篇论文被SCI、SSCI、EI等检索。
电商研究中心还与国内外高校、企业或相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2013年,中心研究员高尚与Norwegian Research Council(挪威)合作开展移动商务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应用研究,主持并完成“An Empirical Study on Lifestyles and The Adoption of Mobile Services”研究项目。中心还与美国利益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进行了“搜索广告平台如何对双边客户进行管理”的合作项目研究,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展了“渠道合约设计的自发影响机制”课题的研究,
多年来,电商专业与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如作为协作单位,与中国地质大学、美国Alfred University联合举办的“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自2001年以来,已举办19届,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子商务专业学术会议。
2012年以来,电商专业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研究院、广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协会、德勤华永会计事务所等中外企业和机构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阿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数次来我校与电子商务开展专题应用研究课题的交流与探讨,刘新燕、李小玲两位老师也分别作为阿里研究院活水计划的研究学者和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参加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的“绩优品牌商线上分销渠道运行机制研究”等项目的研究。2013年8月,电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赴深圳,与德勤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就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专题研讨。
除此之外,近年来电商专业教师还经常为《经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支点》《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以及湖北经视等媒体撰稿或接受咨询,为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问题,提高了学校及电商专业在电子商务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知名度。
4.实验与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非常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1998年初,在当时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时任贸易经济系张新国主任和黄汉民副主任力排众议,从与校外合作办学的创收资金中拿出近15万元,购置了15台PⅡ166微型计算机以及喷墨打印机、扫描仪及相关网络设备,成为当时电子商务实验室近500师生实验教学的主要设备。
2000年,为满足全校研究生和相关本科专业的培养需求,学校投资50万元人民币,对位于首义校区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扩建改造,实验室面积增至200M2,添置了65台联想PⅣ-1.7G计算机以及一台服务器和一台投影机,并在学校校园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将电商实验室接入了校园网,结束了靠学院自费通过ISDN接入Internet的历史。教学实践环境和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这也为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3年,电商专业与武汉中百集团电子商务公司、湖北省气象局所属的“兴农网”、湖北四通物流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当时专业教学实习的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2011年来,电商专业与武汉网商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每年暑假时间,面向电商本科专业大三学生开展实习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同时还在红桃K集团、周黑鸭、良品铺子等武汉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在电商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电商教研室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实际,编写出版了《工商管理实验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电子商务实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等实验教材。与此同时,本专业的多位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建设工作,为这两个“国家级”项目获得教育部验收并挂牌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6月,受学校委托,电商教研室老师参与申报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作,使我校成为实施该项目的百所高校之一。2010年9月,受学校委托,教研室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我校争创“湖北省大学生实践示范基地”的工作,并获得圆满成功。
2015年以来,通过实施“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取得了一批产学研协同办学的丰硕成果。先后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金蝶软件、优步武汉分公司、宁美国度、汤臣倍健、食享会、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武汉金百瑞科技股份公司等20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10多位校外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参与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
(四)人才培养
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可谓是在困境中砥砺前行。我国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经历了一个从笼统的电子商务人才到明确的、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认识过程。从1998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应用兴起,到2009年,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定位非常笼统,从当时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表述中可以看到,同样的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对工作任务与内容的描述却迥然不同的状况,此时的电子商务似乎成为信息技术在组织内外全部活动中各种应用的统称,许多企业期望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解决从企业上网到网上经营的一系列从技术到管理的应用问题。因此,尽管当时国内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掌握IT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一目标定位却难以适应当时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并不明确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及社会各界对电商人才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开始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两类人才,即为实现和确保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实施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从事经营活动的管理人才。前者需由IT、通讯、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应担负起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重任。
我校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06年,首届电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遇到了招聘会上见不到有电商岗位需求的尴尬境况,无奈之下,许多毕业生去了银行、证券、传统制造业等行业,从事营销或其他管理类工作,找到从事专业电子商务工作的仅寥寥数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局面逐渐得到改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O2O电商、共享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近几年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其就业去向大多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部门。目前,阿里巴巴(包括淘宝、支付宝、菜鸟)、京东商城、腾讯、百度、网易、唯品会、苏宁易购、大众点评、58同城、今日头条、西山居等互联网及电商企业,以及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五大银行、招商银行等现代制造与服务企业,德勤、普华永道等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等都有我校电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业务骨干。此外,还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各类中小电商企业、互联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项目及产品开发或经营管理工作。
尤其值得专业骄傲的是,在专业创办之初,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尴尬时期,我校电商专业毕业生中不少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在一无经验,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凭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电商专业的执着,克服种种困难,摸着石头过河。有的人办起网店,如2006届毕业生陈姗姗创办的“小陌小温暖”,专营女性服装;2007届毕业生邱月爽的“还我碱性细胞”,专营养生用品;2009届毕业生叶显均的“JOY乐淘淘”,专营餐饮业陶瓷……。另外一些人通过艰苦创业,建起了初具规模的企业,如2006届毕业生陈彩栋创建的“宁波蓝集硅藻新材料有限公司”,专营硅藻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16年公司产值已达4000万元,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民营企业,他本人也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同届的邹华与他人合伙创建的“南京涵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包括智慧仓储、物流云平台在内的第三方物流整体信息化方案的设计、推广与运营实施,目前的年均产值达18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电商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而且很多是同班同学或电商校友合作兴办企业。
为加强我校电商专业校友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的力量,2013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商专业同学会在广州成立。如今该会已成为校友们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与合作的桥梁,不仅让一些身处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校友能通过该平台交流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而且许多校友通过这一渠道为电商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即将毕业的同学提供招聘信息,使电商同学会成为校内外电商人的精神之家。
2013年8月,电子商务专业同学会在广州成立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电商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并制定了具体的培养实施方案,如在研一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研究选题参加学校每年度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申报,对于项目申报落选的学生则要求其继续该选题的研究,并撰写论文参与一年一届的“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通过具体的任务要求,将学生“逼”上研究之路。2009年以来,我校电商研究生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在“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宣读,先后有7篇论文被会议推荐到《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SSCI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EI检索)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EI检索)等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还有3人或最佳论文奖。不少学生由此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在此基础上,电商导师组进一步这些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以文赴会的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扩大学术视野。2012年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先后参加了第34届(美国波士顿,2012年7月)、35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13年7月)和36届(美国亚特兰大,2014年7月)“INFORMS Marketing Science Conference”,“Branding and Marketing in a Global Marketplace – An Asian Perspective”(香港,2013年10月)等国际学术会议。2010级李雪妮、周文妍同学正是通过参加“34TH ISMS INFORMS Marketing Science Conference”,与国外高校的学者建立起学术研究的联系,并分别进入香港理工大学和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攻读博士学位。曾经在2013年获“第13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的2011级王璐同学,也于2014年进入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李雪妮、王璐、余思璐、杨展鹏出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35TH ISMS INFORMS Marketing Science Conference”[2013.7]
2011年以来,有20多人获教育部颁发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70多人次获各类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及其他奖励。
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一直是电商专业导师组的不懈追求。从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出校门至今,1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基本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相吻合。2003~2012年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大多去大专院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工作,其他毕业生大多在银行、咨询公司、电信运营企业或政府部门,少数人去了腾讯、淘宝等互联网企业从事电商工作。2012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2人考上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3人先后进入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大部分人去了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百度、58同城、蘑菇街、苏宁易购等互联网公司或电商企业,以及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润集团等从事电商管理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五)提供社会服务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商务在美国崛起,我校相关学科及教师便密切紧跟其发展动态,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所掌握的最新知识,为社会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咨询等服务,为国内相关企业、机构尤其是湖北省、武汉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我校贸易经济系为武汉中百集团、武汉烟草(集团)公司开办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班,电子商务作为专题之一,受到这些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中百集团很快将电子商务作为公司发展战略创新的任务之一,并成立了中百电子商务公司,建立了“中百商务网”。
1998~2000年间,贸易经济系陈志浩、叶汉迟副教授先后为湖北省经贸委、武汉市信息产业局、湖北省棉花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局、孝感电力局、江岸车辆厂、武汉泰合物业管理公司(港资)等20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做有关电子商务发展及应用的专题报告或讲座。
1999年,贸易经济系谷克鉴、张建民两位教授应邀参加了“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项目的认证,该项目后被列入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作为国家宽带信息应用示范项目。
1999年6月,电商专业教师应邀参加了“武汉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该项目后被列入国家计委批准的16项“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之一),并参加了该项目中“网上交易流程的规划与设计”子项目的研究。2000年4月,陈志浩老师作为湖北省暨武汉市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并与湖北省经贸委、武汉市信产局、武汉市商委以及8848、赢海威等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了校企联系的渠道。电商专业多位教师还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武汉工作组的顾问参与了湖北省、武汉市一些政府部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项目论证及建设中的有关咨询工作。
2000年10月,bat365官网登录彭星闾、万后芬教授应邀参加“全国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论坛”,会议期间经过协商,bat365官网登录作为武汉市商业委员会的合作单位,承担了“网上汉正街”的相关人员培训和业务咨询工作。此后,bat365官网登录不定期选派师生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管委会开展培训和咨询。
2002年以后,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电商专业教师承担的相关社会服务也进入常态化。十多年来,先后为华中电管局、海航集团、武钢集团、东风汽车、武汉电信局、南航湖北分公司、广东移动、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湖北宜化集团、东莞大郎镇等几十家企业进行业务咨询和专业培训。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批准北京、武汉等21个城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电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完成了“武汉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战略研究”专题报告(2012年3月),为武汉市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具体建议,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武汉市发改委还特邀课题组负责人陈志浩教授在其内刊《改革研究》上撰文,为武汉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并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
电商专业教师与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的“武汉市汉正街都市工业区”电子商务项目规划及相关业务的咨询(2004年5月),河南许昌槟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的诊断(2013年10月),并为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商物流战略转型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4月)。为湖北省政府提供了《推动我省社交电商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的研究报告(2019年9月)。
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叶汉迟、彭红和李小玲等老师多次到湖北省蕲春县进行县域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到该县的电子商务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参与其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刘新燕和李小玲作为阿里巴巴研究院活水计划研究学者和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多次应邀赴苏、浙、闽、粤等地区进行县域电商的专题研究和业务培训,并主持完成“电商C2B柔性供应链研究(刘新燕,2015年)”等多项阿里研究院活水项目及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先后为鄂、闽、贵等省的3个县制定电子商务示范县发展规划,为湖北、广东、福建、武汉、东莞等地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了一批智库成果。
四、展望
从2000年至今,经过20年发展历程的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正值青春年华之际,并赶上了电子商务如日中天之时。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举措之一。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实体经济,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电商扶贫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跨境电商则是“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中国产品走出去和海外产品走进来的数字化通道建设的发力点。显然,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外延、作用与价值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不仅是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新挑战,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和历史赋予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新的时代重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电商专业全体师生将继续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创造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